男子充上万元消费卡却无法购物:多人遇同类问题,天猫称将妥善处理
男子充上万元消费卡却无法购物:多人遇同类问题,天猫称将妥善处理
男子充上万元消费卡却无法购物:多人遇同类问题,天猫称将妥善处理“师傅,这单我只付了8元,送我这么远,你(nǐ)能愿意吗?”
贵阳网约车司机韦波照常出车的一天,一名乘客(chéngkè)(chéngkè)上车后轻声问他(tā),带着些许“担忧”。这一单要跑约10公里,韦波听得出来,乘客第一次用这个平台打车。他解释,自己能挣13元,如果对方没有新用户补贴,这单的付费价格应在14—15元。这一单看起来双方都很“划算(huásuàn)”:乘客用很低的客单价打车,会员司机仅(jǐn)被平台抽佣1%—10%,首月(shǒuyuè)的会员价只需1元。
近期,一家名为“小拉出行”的平台正用(yòng)这样的策略吸引司机运力和乘客订单(dìngdān),向客单价1.8—2元/公里、抽佣比例25%—30%的头部平台发起(fāqǐ)挑战。
小拉(xiǎolā)出行成立于2021年6月,是由货(huò)拉拉内部孵化出来的一个创业团队,自成立起脱离货拉拉独立运营。平台此前多年未能打响知名度,最近喊出了“网约车界的拼多多”的口号(kǒuhào),来势汹汹。
截至今年5月,其客运业务已拓展至全国10个省、56座城市(chéngshì),以二、三线城市为主;顺风车(chē)业务则已布局261座城市。
但“低价”无疑是一把双刃剑。为乘客提供便宜出行服务,怎样兼顾服务质量?面对更(gèng)低的客单价,司机能挣到更多钱吗?在长期固化、“内卷”的网约车行业,小拉出行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性(kěnéngxìng)大(dà)吗?
江西南昌市街头的一辆“小拉出行”网约车 。图/视觉(shìjué)中国
每天早晨7点,韦波准时出车。他住在贵州最大(zuìdà)的小区花果园社区,第一单往往就从这里(zhèlǐ)开始。
“一个网约车司机得有2—3部手机(bùshǒujī)。尤其在很偏的位置,滴滴打开(dǎkāi),高德打开,小拉打开,都是必需的。”作为一名(yīmíng)有6年经验的网约车司机,他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感叹。
早高峰不缺(bùquē)订单。如果他选择打开的(de)是小拉出(chū)行,在“抢单大厅”界面,可以直接看到附近的订单,显示(xiǎnshì)出距离、接驾时间(shíjiān)、总里程和价格信息。“大部分都是去大十字、小十字(贵阳著名商业中心)的办公大楼,或者世贸广场上班的。我想好自己早上去哪个区办事,就抢去那边的订单。”
“抢单(qiǎngdān)”是小拉出行的(de)特色,司机选中心仪的订单后就要点击订单下方的按钮。接下来(jiēxiàlái)则会出现“10+人正在PK中!”的弹窗,随后揭晓抢单结果,抢到了便出发。
另一种选择是打开其他头部网约车(wǎngyuēchē)平台,接受平台派单。“早高峰(gāofēng)时期,由于贵阳的地域限制(xiànzhì)多,山多,隧道多,岔路口和高架都容易堵车,可能半个小时原地不动。”韦波进一步解释。事实上,由于小拉出行(chūxíng)遵循“一口价”模式,堵车的情况下收入(shōurù)不变,滴滴等平台则会对应涨价,他在高峰期仍然主要跑滴滴,到了平峰期就转而(zhuǎnér)使用小拉出行。
据韦波回忆,小拉出行2021年就(jiù)进入(jìnrù)了贵阳市场(shìchǎng),当时,高德、曹操、首汽、T3等网约车品牌纷纷涌现(yǒngxiàn),“滴滴的(de)订单渐渐被瓜分”,做了2年滴滴司机的他也开始观察新事物。在小拉出行的“低价”攻势下,平台订单不停在增多,“身为老百姓,大家都想选便宜的”。他开始两个平台混着跑,这一习惯延续至今。
“网约车出行尚未在国内所有(suǒyǒu)城市普及,当前仍然呈(chéng)分布不均的(de)态势。”国际(guójì)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分析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面临网约车运力过剩的问题,司机收入下降,行业需要(xūyào)精简;而在缺乏运力的二、三线城市,新平台仍能为当地的出行需求提供有效补充。
“贵阳等二、三线城市的优势在于,该类城市城区面积小,供需密度较高;待挖掘的潜在用户数量基础较大,市场有(yǒu)空间;收入相对于一、二线城市较低,生活节奏略慢,也(yě)有更(gèng)高比例的人群会对价格敏感。”小拉出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刘彻告诉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。
也正(zhèng)因此,贵阳逐渐成为小拉出行“最香”的市场之一。在(zài)订单的带动下(xià),越来越多的司机选择加入。除此之外,多位受访司机表示,另一项重要原因在于“接单自由”,可以自主选择订单。
“自动派单的(de)平台经常会让司机接单后从市中心开到偏远(piānyuǎn)小山村,而回来的二三十公里路程却始终是(shì)空放,现在我可以直接不选。”韦波说,另外,由于订单价格便宜,和乘客有更多商量的余地,“对方(duìfāng)都比较客气,有时候我想途经某个点(diǎn)快速办个事,大多会答应。而在自动派单的平台,稍微一绕路可能就被判处违规,限制较重”。
遵义司机郑万里从2023年开始逐渐从滴滴转移至小拉,他(tā)表示,一方面,遵义居民在小拉出行下的出城单、回程订单更多;另一方面,小拉出行可以让他选择出发点距离(jùlí)更近的订单,在高峰期有挑选(tiāoxuǎn)订单的机会,避开(bìkāi)拥堵的城区。
“在(zài)其他平台,我也经常同乘客对账,扣除平台抽佣、车辆和油费成本,收入比订单价格少了1/3。现在,每个(měigè)月缴纳399元会员费(huìyuánfèi),但仅有1%—10%的抽佣比例,整体算下来很划算。”他说。
在小拉(xiǎolā)出行早期“野蛮生长”阶段(jiēduàn),平台曾因合规问题受到处罚。2024年5月,由于注册地与办公地不一致、安全管理人员未到岗履职、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(zérèn),贵阳市交通委员会依法撤销了(le)其在当地的经营许可。
但二、三线城市的网约车(wǎngyuēchē)市场(shìchǎng)的土壤似乎有其特性:居民生活节奏慢,出行要求宽松,省钱诉求更强,这也成了(le)新兴平台的突破点。小拉出行“卷土重来”之后,面向乘客和司机的吸引力仍然存在。
截至2024年,小拉出行在贵阳营收2.56亿元;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今年(jīnnián)1—2月,已实现营收1.2亿元。多位贵阳、遵义的受访(shòufǎng)司机表示,今年的月收入(shōurù)可突破万元。
在(zài)高度饱和、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(shìchǎng),司机们费尽心思盘算着不同地段和时段的订单量、道路拥挤度,根据平台特性(tèxìng)研究提高时薪的接单策略。
据了解(liǎojiě),受访(shòufǎng)司机在(zài)小拉出行跑单的时薪多为25—30元,平台会员的到手里程价为1.2—1.7元/公里,非会员则在1元/公里左右。
司机也出现了分化。一类是主跑小拉出行的“刻苦型”。郑万里(wànlǐ)表示,除了接送孩子上学(shàngxué)和平峰(fēng)休息,其他时间都在出车,一天跑车超10个小时,则能够维持每月超过1万元的流水。
刚加入小拉出行3个月的贵阳司机(sījī)方双双(shuāngshuāng)也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:“想要月流水过万,必须得用时间去熬。”为了活跃(huóyuè)新账号,她很少挑单,避免与乘客发生冲突,保持早晚高峰在线,才能接到更多优质的单子。小拉没单的情况(qíngkuàng)下,她就打开曹操、T3等平台接单。
另一类则是在多平台打配合的“策略型”。刘彻表示,小拉出行平台的定位是“让司机有更多的补充收入(shōurù)渠道(qúdào)”,“可以大部分时间跑滴滴或高德,然后兼职、搭(dā)着来跑小拉”。
在徐州的司机陈宿便是如此,平时以跑滴滴为主,小拉(xiǎolā)(xiǎolā)为辅,策略是“网约车+顺风车+四轮小件业务”,多种模式(móshì)轮流接单。他表示,在徐州,小拉的网约车订单远不如(yuǎnbùrú)滴滴,而滴滴的配送单少于小拉,“先接到谁的就跑谁的”。
“四轮(sìlún)小件”业务也是小拉(xiǎolā)出行的司机可以选择的订单(dìngdān)类型。小拉出行App用户可下单打车或顺风车业务,货拉拉App用户可下单“四轮小件”业务;当司机打开小拉出行司机版App,则可选择承接客运和(hé)四轮小件两类订单。
四轮小件介于跑腿和微型面包车之间,根据规则,体积不超过0.5立方米、100公斤以内的物品可放置在后备厢运送。2024年以来,货拉拉主动(zhǔdòng)协助(xiézhù)小拉出行,将(jiāng)用户流量根据需求分流至小拉出行的平台,推出小拉拼(xiǎolāpīn)送、快送和特快订单。
“如果接了一单大于30公里(gōnglǐ)的四轮小件订单(dìngdān),就在其他平台挂一单顺风车,一趟路程挣两份(liǎngfèn)钱。”陈宿曾经试过,有(yǒu)一天从早上9点出车,直到夜里12点回家,采用(cǎiyòng)上述策略一天挣了400元。“很辛苦,单价很低,到家后腿都是软的。”但他还是感叹,“这个方式来钱更快,你不跑,也会有别人跑。”
小拉(xiǎolā)出行在武汉尚未开通客运业务。3个月前,武汉司机李丹在社交(shèjiāo)媒体刷到了广告,开始接触四轮小件业务。
为多挣一份钱(qián),李丹也采用“小拉出行四轮(sìlún)小件业务+其他平台顺风车业务”的模式。他告诉(gàosù)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,能够拼顺风车的“大单”往往跨城或连跨两区,送件距离(jùlí)较远。“大部分是公司工厂之间的配送,包括(bāokuò)样品、金属模具、加工成品、材料等;少部分是物流单,有时物流公司送达时间超时,顾客要得比较急;也偶有加盟店或者连锁超市要紧急调货的情况。”
由于四轮小件的单价较低,双方有商量余地。“大部分顾客都能允许在不拖延太久(tàijiǔ)时间的情况下,让(ràng)我(wǒ)拼一个其他四轮小件单或拉一个顺风车。”他表示。
为了多挣一份零用钱,司机们想方设法跨平台或(huò)拼单,“卷”出了一条新赛道。在自主接单的机制(jīzhì)下,尽管单价低(dī),只要跑得多,拼得多,也能挣得更多。
小拉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一年来,平台(píngtái)司机的规模增长量超过120%。最近,李丹明显感受到平台订单变得抢(qiǎng)(qiǎng)手了,从5月20日开始,涌现了很多鲜花的配送订单,“每次刷新都瞬间会出现一个(yígè)二三十元的单子,结果有(yǒu)十几个司机同时在抢”。抢不到,他就开3公里再去另一个市场附近转悠。
富有经验的(de)韦波表示,距出发点的距离、手机(shǒujī)网速是影响抢单胜败的关键。他(tā)已经渐渐总结出经验,例如,在贵阳某个小区,他已经知道哪个门口的出单需求最多,离大多数乘客较近。
不同(bùtóng)城市(chéngshì)对小拉出行客运订单的接受度不同,更多城市尚未开通(kāitōng)客运服务。目前,客运业务开通城市仅56座,而四轮小件业务已开通242座。
随着宣传推广,近期许多城市都涌现出了大量和李丹一样(yīyàng)开上私家车跑四轮小件业务的新司机。在他们看来(kànlái),拉货不会使车辆变成营运(yíngyùn)车辆,风险较低,比拉人更加灵活。
四轮小件也走“低价”路线。以同一个武汉47公里里程的(de)订单为例,货拉拉(lālā)平台(píngtái)显示,小拉拼送、快送和特快的价格分别约45元(yuán)、56元和65元,微型面包车的价格分别为66元、92元和114元,前者的各档位价格平均为后者的60%。受访司机提供(tígōng)的截图显示,大多数订单扣除平台抽佣后的单价约1元/公里。不过,该业务仅提供运送(yùnsòng)服务,不包括装卸货、载人。
刘彻表示,部分长里程四轮小件订单里程单价相对偏低,是为了给没有单、趴窝的司机提供(tígōng)一项增收渠道(qúdào),避免运力闲置。数据显示,四轮小件业务当前在广州(guǎngzhōu)、深圳(shēnzhèn)、东莞等地对司机的收入贡献占70%以上,在小城市,对司机的收入补充可达10%—20%。
然而,在现实中,低价策略催生了一批想“花小钱办大事(dàshì)”的顾客,一部分(yībùfèn)订单已出现“超标”乱象。
有一天,陈宿跑(pǎo)到一家发货地后,对方表示会用三轮车把东西载来。“我心想还挺好,等三轮车一到,天都塌了——10袋大米共计500斤、4箱(xiāng)冷冻牛肉共计200斤,还有一堆酱油、醋(cù)、食用油,目测超800斤,直接就要(jiùyào)装车。”他连忙摆手说“装不了”,对方接着说“副驾驶的位置也能装”,还要求他到地点卸货,送至9楼。“17公里的订单,金额才19元多(yuánduō),这样(zhèyàng)要求太过分了。”陈宿最终取消了这一单(yīdān)。
司机们(men)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很多“奇葩(qípā)”的超标订单(dìngdān),例如“装20袋(dài)1吨水泥,司机装卸,装卸费(fèi)5元”“瓷砖重200斤,2根2.4米长阳角线”等等。“把私家车当微型面包车用,恨不得运头大象,有时甚至拿差评威胁。”有司机吐槽。更令人不解的是,仍会有司机接下这些“无理”的订单。
许多私家车(chē)主没预料到磨损和异味风险。一位重庆司机告诉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,第一次跑车就拉了二三十张亚克力广告牌,后备厢门盖被尖锐的角戳破,“车都被拉烂了,再也不跑了”。另(lìng)一位武汉司机表示,在水产市场送过一次海鲜,“漏出的水让(ràng)车里几天都有味道”。
6月5日,小拉出行(chūxíng)App更新了用户协议。协议显示,四轮小件业务的实际运营方(fāng)为深圳巨能装科技有限公司,系道路货物运输(huòwùyùnshū)公司;并对禁运、限运和应适当包装的物品进行了规定。
“在分类监管的背景(bèijǐng)下,网约车平台若让乘用车去拉货,可能模糊客运和货运的边界,混淆行业规则。”谈及超标订单,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对(duì)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表示,司机跨平台拼单会出现“人货混装”风险(fēngxiǎn),投诉和矛盾纠纷也可能会加剧。
小拉出行对此回应,四轮(sìlún)小件建议运送的物品包括文件、药品、鲜花(xiānhuā)、服饰等小件物品(jiànwùpǐn),此类不属于货运范畴,而是即时快送服务。在平台上,非“双证”的私家车主仅能通过注册成为四轮小件服务提供方,接即时配送(pèisòng)订单,并非网约车司机(sījī)。目前多个网约车平台均在尝试此类业务。
对于这一(zhèyī)处于(chǔyú)扩张初期的新型业务,平台还需加强相关规定,规范司乘双方行为,明晰即时配送和货运的边界。
“三低(sāndī)”策略能否突围?
喊出“低抽佣”“低单价”“低补贴”运营模式的(de)小拉(xiǎolā)出行(chūxíng)已经彰显出野心,希望继“滴滴模式”“高德模式”之后,“小拉模式”能形成网约车界的第三种模式。
小拉(xiǎolā)出行的确(díquè)提出了与(yǔ)滴滴、高德等头部平台不同的策略,例如司机自主(zìzhǔ)接单制、乘客一口价、不入驻聚合平台,以四轮小件单增加司机收入渠道等。不过,有头部网约车公司(gōngsī)人士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示,网约车行业的池子很大,小拉出行当前整体的市占率还不足1%,现在谈及其新策略对行业的影响为时尚早。
展望后续,平台若(ruò)要持续扩张,如何留存司机、留存用户(yònghù)、保持造血能力应是关键。
有受访司机反映了当前(dāngqián)后台申诉(shēnsù)困难、客服渠道不畅的问题。对此,小拉出行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回应,公司后续将进一步增加客服数量;还将联合货拉拉优化用户发单,拦截明显不合理的订单,减少(jiǎnshǎo)司机申诉报备(bàobèi)频率,减少空驶。
韦波认为,随着平台的扩张,越来越多司机加入网约车(wǎngyuēchē)业务可能降低(jiàngdī)服务质量,“不应一味以价取胜”。贵阳市交通委员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4月,当地(dāngdì)主管部门办结网约车投诉125宗,其中小拉(xiǎolā)出行占99宗。平台仍面临提升服务质量的挑战。
另有司机(sījī)提到,2021年平台最初上线会员模式后,司机群体留下了较多负面评价(píngjià)。对此,小拉出行回应道:“彼时小拉的会员制度没有(méiyǒu)充分结合司机的收入及(jí)地方发展情况(qíngkuàng),较为僵硬死板。特别是网约车市场当时已被头部平台模型定型,对于新鲜事物和较高会员费,司机的认同度、接受度均(jūn)较低,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争议。此次调整(tiáozhěng)后的规则,大部分城市会员费的收取以象征意义为主,其余城市在(zài)定价时充分结合司机的收入及平台在该地方的发展情况进行适配。避免会员费成为司机的负担。”
顾大松也认为(rènwéi),判断模式创新的关键,还是要看司机每(měi)小时的流水收入能否提高。
对于用户而言,“低价”的优惠能够一直持续吗?张翔提醒(tíxǐng),“低佣金”并非行业的新模式,是网约车平台初期扩张争夺市场(shìchǎng)的常见(chángjiàn)手段,在订单数量增加后则可能逐渐减少补贴。
对此,小拉出行强调(qiángdiào),其核心策略在于“低成本”。具体而言,主要依靠其不(bù)依赖线下网约车(yuēchē)车队、供应商(中间商),没有重资产投入,鼓励(gǔlì)社群裂变,以减少市场推广成本;此外,背靠货拉拉也节省了研发成本,以四轮小件业务拓宽了业务类型,且不依赖聚合平台生存等(děng)。
刘彻表示,行业(hángyè)的(de)“内卷(juǎn)”仍然是公司业务拓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。“头部平台(píngtái)以及聚合型平台长期高补贴、‘卷’价格不利于(yú)行业整体发展,小拉(xiǎolā)的定价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,只能尽量拓宽司机增收渠道。目前,我们也在逐步摆脱这种‘内卷’,大部分城市的全天候起步价已高于或持平于滴滴特惠。”至于平台造血能力方面,刘彻表示,公司当前的造血能力尚可,能在大部分城市做到收支平衡。
对标在淘宝、京东两者已基本瓜分市场时大力崛起的“拼多多”,小拉出行(chūxíng)能否(néngfǒu)复刻在网约车市场的奇迹,还有待时间来验证。“在没有大规模补贴(bǔtiē)和聚合性平台(píngtái)倾斜的情况下,公司发展还应是一步一个脚印。”刘彻说。
(文中(wénzhōng)刘彻、陈宿为化名)

“师傅,这单我只付了8元,送我这么远,你(nǐ)能愿意吗?”
贵阳网约车司机韦波照常出车的一天,一名乘客(chéngkè)(chéngkè)上车后轻声问他(tā),带着些许“担忧”。这一单要跑约10公里,韦波听得出来,乘客第一次用这个平台打车。他解释,自己能挣13元,如果对方没有新用户补贴,这单的付费价格应在14—15元。这一单看起来双方都很“划算(huásuàn)”:乘客用很低的客单价打车,会员司机仅(jǐn)被平台抽佣1%—10%,首月(shǒuyuè)的会员价只需1元。
近期,一家名为“小拉出行”的平台正用(yòng)这样的策略吸引司机运力和乘客订单(dìngdān),向客单价1.8—2元/公里、抽佣比例25%—30%的头部平台发起(fāqǐ)挑战。
小拉(xiǎolā)出行成立于2021年6月,是由货(huò)拉拉内部孵化出来的一个创业团队,自成立起脱离货拉拉独立运营。平台此前多年未能打响知名度,最近喊出了“网约车界的拼多多”的口号(kǒuhào),来势汹汹。
截至今年5月,其客运业务已拓展至全国10个省、56座城市(chéngshì),以二、三线城市为主;顺风车(chē)业务则已布局261座城市。
但“低价”无疑是一把双刃剑。为乘客提供便宜出行服务,怎样兼顾服务质量?面对更(gèng)低的客单价,司机能挣到更多钱吗?在长期固化、“内卷”的网约车行业,小拉出行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性(kěnéngxìng)大(dà)吗?

江西南昌市街头的一辆“小拉出行”网约车 。图/视觉(shìjué)中国
每天早晨7点,韦波准时出车。他住在贵州最大(zuìdà)的小区花果园社区,第一单往往就从这里(zhèlǐ)开始。
“一个网约车司机得有2—3部手机(bùshǒujī)。尤其在很偏的位置,滴滴打开(dǎkāi),高德打开,小拉打开,都是必需的。”作为一名(yīmíng)有6年经验的网约车司机,他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感叹。
早高峰不缺(bùquē)订单。如果他选择打开的(de)是小拉出(chū)行,在“抢单大厅”界面,可以直接看到附近的订单,显示(xiǎnshì)出距离、接驾时间(shíjiān)、总里程和价格信息。“大部分都是去大十字、小十字(贵阳著名商业中心)的办公大楼,或者世贸广场上班的。我想好自己早上去哪个区办事,就抢去那边的订单。”
“抢单(qiǎngdān)”是小拉出行的(de)特色,司机选中心仪的订单后就要点击订单下方的按钮。接下来(jiēxiàlái)则会出现“10+人正在PK中!”的弹窗,随后揭晓抢单结果,抢到了便出发。
另一种选择是打开其他头部网约车(wǎngyuēchē)平台,接受平台派单。“早高峰(gāofēng)时期,由于贵阳的地域限制(xiànzhì)多,山多,隧道多,岔路口和高架都容易堵车,可能半个小时原地不动。”韦波进一步解释。事实上,由于小拉出行(chūxíng)遵循“一口价”模式,堵车的情况下收入(shōurù)不变,滴滴等平台则会对应涨价,他在高峰期仍然主要跑滴滴,到了平峰期就转而(zhuǎnér)使用小拉出行。
据韦波回忆,小拉出行2021年就(jiù)进入(jìnrù)了贵阳市场(shìchǎng),当时,高德、曹操、首汽、T3等网约车品牌纷纷涌现(yǒngxiàn),“滴滴的(de)订单渐渐被瓜分”,做了2年滴滴司机的他也开始观察新事物。在小拉出行的“低价”攻势下,平台订单不停在增多,“身为老百姓,大家都想选便宜的”。他开始两个平台混着跑,这一习惯延续至今。
“网约车出行尚未在国内所有(suǒyǒu)城市普及,当前仍然呈(chéng)分布不均的(de)态势。”国际(guójì)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分析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面临网约车运力过剩的问题,司机收入下降,行业需要(xūyào)精简;而在缺乏运力的二、三线城市,新平台仍能为当地的出行需求提供有效补充。
“贵阳等二、三线城市的优势在于,该类城市城区面积小,供需密度较高;待挖掘的潜在用户数量基础较大,市场有(yǒu)空间;收入相对于一、二线城市较低,生活节奏略慢,也(yě)有更(gèng)高比例的人群会对价格敏感。”小拉出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刘彻告诉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。
也正(zhèng)因此,贵阳逐渐成为小拉出行“最香”的市场之一。在(zài)订单的带动下(xià),越来越多的司机选择加入。除此之外,多位受访司机表示,另一项重要原因在于“接单自由”,可以自主选择订单。
“自动派单的(de)平台经常会让司机接单后从市中心开到偏远(piānyuǎn)小山村,而回来的二三十公里路程却始终是(shì)空放,现在我可以直接不选。”韦波说,另外,由于订单价格便宜,和乘客有更多商量的余地,“对方(duìfāng)都比较客气,有时候我想途经某个点(diǎn)快速办个事,大多会答应。而在自动派单的平台,稍微一绕路可能就被判处违规,限制较重”。
遵义司机郑万里从2023年开始逐渐从滴滴转移至小拉,他(tā)表示,一方面,遵义居民在小拉出行下的出城单、回程订单更多;另一方面,小拉出行可以让他选择出发点距离(jùlí)更近的订单,在高峰期有挑选(tiāoxuǎn)订单的机会,避开(bìkāi)拥堵的城区。
“在(zài)其他平台,我也经常同乘客对账,扣除平台抽佣、车辆和油费成本,收入比订单价格少了1/3。现在,每个(měigè)月缴纳399元会员费(huìyuánfèi),但仅有1%—10%的抽佣比例,整体算下来很划算。”他说。
在小拉(xiǎolā)出行早期“野蛮生长”阶段(jiēduàn),平台曾因合规问题受到处罚。2024年5月,由于注册地与办公地不一致、安全管理人员未到岗履职、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(zérèn),贵阳市交通委员会依法撤销了(le)其在当地的经营许可。
但二、三线城市的网约车(wǎngyuēchē)市场(shìchǎng)的土壤似乎有其特性:居民生活节奏慢,出行要求宽松,省钱诉求更强,这也成了(le)新兴平台的突破点。小拉出行“卷土重来”之后,面向乘客和司机的吸引力仍然存在。
截至2024年,小拉出行在贵阳营收2.56亿元;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今年(jīnnián)1—2月,已实现营收1.2亿元。多位贵阳、遵义的受访(shòufǎng)司机表示,今年的月收入(shōurù)可突破万元。
在(zài)高度饱和、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(shìchǎng),司机们费尽心思盘算着不同地段和时段的订单量、道路拥挤度,根据平台特性(tèxìng)研究提高时薪的接单策略。
据了解(liǎojiě),受访(shòufǎng)司机在(zài)小拉出行跑单的时薪多为25—30元,平台会员的到手里程价为1.2—1.7元/公里,非会员则在1元/公里左右。
司机也出现了分化。一类是主跑小拉出行的“刻苦型”。郑万里(wànlǐ)表示,除了接送孩子上学(shàngxué)和平峰(fēng)休息,其他时间都在出车,一天跑车超10个小时,则能够维持每月超过1万元的流水。
刚加入小拉出行3个月的贵阳司机(sījī)方双双(shuāngshuāng)也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:“想要月流水过万,必须得用时间去熬。”为了活跃(huóyuè)新账号,她很少挑单,避免与乘客发生冲突,保持早晚高峰在线,才能接到更多优质的单子。小拉没单的情况(qíngkuàng)下,她就打开曹操、T3等平台接单。
另一类则是在多平台打配合的“策略型”。刘彻表示,小拉出行平台的定位是“让司机有更多的补充收入(shōurù)渠道(qúdào)”,“可以大部分时间跑滴滴或高德,然后兼职、搭(dā)着来跑小拉”。
在徐州的司机陈宿便是如此,平时以跑滴滴为主,小拉(xiǎolā)(xiǎolā)为辅,策略是“网约车+顺风车+四轮小件业务”,多种模式(móshì)轮流接单。他表示,在徐州,小拉的网约车订单远不如(yuǎnbùrú)滴滴,而滴滴的配送单少于小拉,“先接到谁的就跑谁的”。
“四轮(sìlún)小件”业务也是小拉(xiǎolā)出行的司机可以选择的订单(dìngdān)类型。小拉出行App用户可下单打车或顺风车业务,货拉拉App用户可下单“四轮小件”业务;当司机打开小拉出行司机版App,则可选择承接客运和(hé)四轮小件两类订单。
四轮小件介于跑腿和微型面包车之间,根据规则,体积不超过0.5立方米、100公斤以内的物品可放置在后备厢运送。2024年以来,货拉拉主动(zhǔdòng)协助(xiézhù)小拉出行,将(jiāng)用户流量根据需求分流至小拉出行的平台,推出小拉拼(xiǎolāpīn)送、快送和特快订单。
“如果接了一单大于30公里(gōnglǐ)的四轮小件订单(dìngdān),就在其他平台挂一单顺风车,一趟路程挣两份(liǎngfèn)钱。”陈宿曾经试过,有(yǒu)一天从早上9点出车,直到夜里12点回家,采用(cǎiyòng)上述策略一天挣了400元。“很辛苦,单价很低,到家后腿都是软的。”但他还是感叹,“这个方式来钱更快,你不跑,也会有别人跑。”
小拉(xiǎolā)出行在武汉尚未开通客运业务。3个月前,武汉司机李丹在社交(shèjiāo)媒体刷到了广告,开始接触四轮小件业务。
为多挣一份钱(qián),李丹也采用“小拉出行四轮(sìlún)小件业务+其他平台顺风车业务”的模式。他告诉(gàosù)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,能够拼顺风车的“大单”往往跨城或连跨两区,送件距离(jùlí)较远。“大部分是公司工厂之间的配送,包括(bāokuò)样品、金属模具、加工成品、材料等;少部分是物流单,有时物流公司送达时间超时,顾客要得比较急;也偶有加盟店或者连锁超市要紧急调货的情况。”
由于四轮小件的单价较低,双方有商量余地。“大部分顾客都能允许在不拖延太久(tàijiǔ)时间的情况下,让(ràng)我(wǒ)拼一个其他四轮小件单或拉一个顺风车。”他表示。
为了多挣一份零用钱,司机们想方设法跨平台或(huò)拼单,“卷”出了一条新赛道。在自主接单的机制(jīzhì)下,尽管单价低(dī),只要跑得多,拼得多,也能挣得更多。
小拉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一年来,平台(píngtái)司机的规模增长量超过120%。最近,李丹明显感受到平台订单变得抢(qiǎng)(qiǎng)手了,从5月20日开始,涌现了很多鲜花的配送订单,“每次刷新都瞬间会出现一个(yígè)二三十元的单子,结果有(yǒu)十几个司机同时在抢”。抢不到,他就开3公里再去另一个市场附近转悠。
富有经验的(de)韦波表示,距出发点的距离、手机(shǒujī)网速是影响抢单胜败的关键。他(tā)已经渐渐总结出经验,例如,在贵阳某个小区,他已经知道哪个门口的出单需求最多,离大多数乘客较近。
不同(bùtóng)城市(chéngshì)对小拉出行客运订单的接受度不同,更多城市尚未开通(kāitōng)客运服务。目前,客运业务开通城市仅56座,而四轮小件业务已开通242座。
随着宣传推广,近期许多城市都涌现出了大量和李丹一样(yīyàng)开上私家车跑四轮小件业务的新司机。在他们看来(kànlái),拉货不会使车辆变成营运(yíngyùn)车辆,风险较低,比拉人更加灵活。
四轮小件也走“低价”路线。以同一个武汉47公里里程的(de)订单为例,货拉拉(lālā)平台(píngtái)显示,小拉拼送、快送和特快的价格分别约45元(yuán)、56元和65元,微型面包车的价格分别为66元、92元和114元,前者的各档位价格平均为后者的60%。受访司机提供(tígōng)的截图显示,大多数订单扣除平台抽佣后的单价约1元/公里。不过,该业务仅提供运送(yùnsòng)服务,不包括装卸货、载人。
刘彻表示,部分长里程四轮小件订单里程单价相对偏低,是为了给没有单、趴窝的司机提供(tígōng)一项增收渠道(qúdào),避免运力闲置。数据显示,四轮小件业务当前在广州(guǎngzhōu)、深圳(shēnzhèn)、东莞等地对司机的收入贡献占70%以上,在小城市,对司机的收入补充可达10%—20%。
然而,在现实中,低价策略催生了一批想“花小钱办大事(dàshì)”的顾客,一部分(yībùfèn)订单已出现“超标”乱象。
有一天,陈宿跑(pǎo)到一家发货地后,对方表示会用三轮车把东西载来。“我心想还挺好,等三轮车一到,天都塌了——10袋大米共计500斤、4箱(xiāng)冷冻牛肉共计200斤,还有一堆酱油、醋(cù)、食用油,目测超800斤,直接就要(jiùyào)装车。”他连忙摆手说“装不了”,对方接着说“副驾驶的位置也能装”,还要求他到地点卸货,送至9楼。“17公里的订单,金额才19元多(yuánduō),这样(zhèyàng)要求太过分了。”陈宿最终取消了这一单(yīdān)。
司机们(men)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很多“奇葩(qípā)”的超标订单(dìngdān),例如“装20袋(dài)1吨水泥,司机装卸,装卸费(fèi)5元”“瓷砖重200斤,2根2.4米长阳角线”等等。“把私家车当微型面包车用,恨不得运头大象,有时甚至拿差评威胁。”有司机吐槽。更令人不解的是,仍会有司机接下这些“无理”的订单。
许多私家车(chē)主没预料到磨损和异味风险。一位重庆司机告诉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,第一次跑车就拉了二三十张亚克力广告牌,后备厢门盖被尖锐的角戳破,“车都被拉烂了,再也不跑了”。另(lìng)一位武汉司机表示,在水产市场送过一次海鲜,“漏出的水让(ràng)车里几天都有味道”。
6月5日,小拉出行(chūxíng)App更新了用户协议。协议显示,四轮小件业务的实际运营方(fāng)为深圳巨能装科技有限公司,系道路货物运输(huòwùyùnshū)公司;并对禁运、限运和应适当包装的物品进行了规定。
“在分类监管的背景(bèijǐng)下,网约车平台若让乘用车去拉货,可能模糊客运和货运的边界,混淆行业规则。”谈及超标订单,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对(duì)《中国(zhōngguó)新闻周刊》表示,司机跨平台拼单会出现“人货混装”风险(fēngxiǎn),投诉和矛盾纠纷也可能会加剧。
小拉出行对此回应,四轮(sìlún)小件建议运送的物品包括文件、药品、鲜花(xiānhuā)、服饰等小件物品(jiànwùpǐn),此类不属于货运范畴,而是即时快送服务。在平台上,非“双证”的私家车主仅能通过注册成为四轮小件服务提供方,接即时配送(pèisòng)订单,并非网约车司机(sījī)。目前多个网约车平台均在尝试此类业务。
对于这一(zhèyī)处于(chǔyú)扩张初期的新型业务,平台还需加强相关规定,规范司乘双方行为,明晰即时配送和货运的边界。
“三低(sāndī)”策略能否突围?
喊出“低抽佣”“低单价”“低补贴”运营模式的(de)小拉(xiǎolā)出行(chūxíng)已经彰显出野心,希望继“滴滴模式”“高德模式”之后,“小拉模式”能形成网约车界的第三种模式。
小拉(xiǎolā)出行的确(díquè)提出了与(yǔ)滴滴、高德等头部平台不同的策略,例如司机自主(zìzhǔ)接单制、乘客一口价、不入驻聚合平台,以四轮小件单增加司机收入渠道等。不过,有头部网约车公司(gōngsī)人士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示,网约车行业的池子很大,小拉出行当前整体的市占率还不足1%,现在谈及其新策略对行业的影响为时尚早。
展望后续,平台若(ruò)要持续扩张,如何留存司机、留存用户(yònghù)、保持造血能力应是关键。
有受访司机反映了当前(dāngqián)后台申诉(shēnsù)困难、客服渠道不畅的问题。对此,小拉出行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回应,公司后续将进一步增加客服数量;还将联合货拉拉优化用户发单,拦截明显不合理的订单,减少(jiǎnshǎo)司机申诉报备(bàobèi)频率,减少空驶。
韦波认为,随着平台的扩张,越来越多司机加入网约车(wǎngyuēchē)业务可能降低(jiàngdī)服务质量,“不应一味以价取胜”。贵阳市交通委员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4月,当地(dāngdì)主管部门办结网约车投诉125宗,其中小拉(xiǎolā)出行占99宗。平台仍面临提升服务质量的挑战。
另有司机(sījī)提到,2021年平台最初上线会员模式后,司机群体留下了较多负面评价(píngjià)。对此,小拉出行回应道:“彼时小拉的会员制度没有(méiyǒu)充分结合司机的收入及(jí)地方发展情况(qíngkuàng),较为僵硬死板。特别是网约车市场当时已被头部平台模型定型,对于新鲜事物和较高会员费,司机的认同度、接受度均(jūn)较低,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争议。此次调整(tiáozhěng)后的规则,大部分城市会员费的收取以象征意义为主,其余城市在(zài)定价时充分结合司机的收入及平台在该地方的发展情况进行适配。避免会员费成为司机的负担。”
顾大松也认为(rènwéi),判断模式创新的关键,还是要看司机每(měi)小时的流水收入能否提高。
对于用户而言,“低价”的优惠能够一直持续吗?张翔提醒(tíxǐng),“低佣金”并非行业的新模式,是网约车平台初期扩张争夺市场(shìchǎng)的常见(chángjiàn)手段,在订单数量增加后则可能逐渐减少补贴。
对此,小拉出行强调(qiángdiào),其核心策略在于“低成本”。具体而言,主要依靠其不(bù)依赖线下网约车(yuēchē)车队、供应商(中间商),没有重资产投入,鼓励(gǔlì)社群裂变,以减少市场推广成本;此外,背靠货拉拉也节省了研发成本,以四轮小件业务拓宽了业务类型,且不依赖聚合平台生存等(děng)。
刘彻表示,行业(hángyè)的(de)“内卷(juǎn)”仍然是公司业务拓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。“头部平台(píngtái)以及聚合型平台长期高补贴、‘卷’价格不利于(yú)行业整体发展,小拉(xiǎolā)的定价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,只能尽量拓宽司机增收渠道。目前,我们也在逐步摆脱这种‘内卷’,大部分城市的全天候起步价已高于或持平于滴滴特惠。”至于平台造血能力方面,刘彻表示,公司当前的造血能力尚可,能在大部分城市做到收支平衡。
对标在淘宝、京东两者已基本瓜分市场时大力崛起的“拼多多”,小拉出行(chūxíng)能否(néngfǒu)复刻在网约车市场的奇迹,还有待时间来验证。“在没有大规模补贴(bǔtiē)和聚合性平台(píngtái)倾斜的情况下,公司发展还应是一步一个脚印。”刘彻说。
(文中(wénzhōng)刘彻、陈宿为化名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