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芦荡火种”生生不息

体育正文 205 0

“芦荡火种”生生不息

“芦荡火种”生生不息

5月19日(rì),“沙家浜(shājiābāng)女子民兵连”在芦苇荡中进行射击训练。张继春摄

“垒起七星灶,铜壶煮三江。摆开八仙桌,招待十六方……”当京剧《沙家浜》的经典(jīngdiǎn)唱段再次响起(xiǎngqǐ),那段(nàduàn)历久弥新的军民鱼水情,又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。

“1937年,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的朱凡,积极(jījí)投身抗日救亡运动,由于表现突出,1939年秋(niánqiū)被组织派到横泾地区(现沙家浜),发动群众(fādòngqúnzhòng)与日伪军展开‘反清乡’斗争,守护刚刚建立起来的沙家浜革命根据地。她化身‘春来茶馆’老板娘,为新(xīn)四军传递情报,输送(shūsòng)药品……”5月19日,江苏省常熟市“沙家浜女子民兵连”指导员杭舟,组织新入队女民兵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(lìshǐ)纪念馆,听讲解员(jiǎngjiěyuán)讲述“阿庆嫂”原型朱凡智斗日伪军的传奇故事,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,汲取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(shídài)的智慧和力量。

“走进沙家浜(shājiābāng)(shājiābāng)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‘芦荡火种’的故事、在纪念碑前组织入队宣誓,是‘沙家浜女子民兵连’每批新队员入队的‘必修课’。”常熟市人武部领导介绍,2009年5月,他们(tāmen)从全市退役女兵和当地女青年中遴选人员(rényuán)组建(zǔjiàn)了“沙家浜女子民兵连”。建连伊始,该民兵连预建(yùjiàn)党支部就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旧址、聆听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历史等系列教育活动,引导全体人员赓续红色血脉,用实际行动传承沙家浜精神,履行(lǚxíng)好肩负的使命职责。

“苏常太三角地区,湖泊(húpō)星罗棋布,河道纵横交错。日伪军的(de)据点像梅花桩般(bān),占据各个交通要道。也就在朱凡赴任的那年冬天,江南抗日义勇军奉命西撤,刘飞、夏光等36名(míng)伤病员留在(liúzài)沙家浜养伤。朱凡带领群众,用渔船作(zuò)‘救护车’,以芦苇为‘伪装网’,掩护伤病员养好了伤病,保存了‘芦荡火种’,并(bìng)协助这些伤病员在敌人眼皮子(yǎnpízi)底下,建立起巩固的抗日根据地。这份军民生死情谊,是沙家浜精神最生动的体现。”听了讲解员的讲解,入队民兵朱晓婷感慨地说:“新时代(shídài),我们要弘扬传承这种精神,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,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。”

对英雄血脉的(de)传承,对历史荣誉的捍卫,是“沙家浜女子民兵(mínbīng)连(lián)”16年来精武强能、服务人民的动力源泉。为提升(tíshēng)应急保障能力,该民兵连立足江南水乡特点,创新组训模式,开展“水陆两栖”训练。在搞好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,重点(zhòngdiǎn)开展医疗救护、应急通信、后勤保障和新域新质课目训练。

笔者在该民兵(mínbīng)连(lián)水上机动训练现场(xiànchǎng)看到,在芦苇密布的水道中,女民兵们驾驶冲锋舟,展开水上侦察(zhēnchá)、渗透、救援等(děng)课目训练。无人机操控手周艳虹紧盯显示屏,操控无人机对目标区域实施抵近侦察,将现场态势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;卫生员许秋怡在摇晃的冲锋舟上完成对“伤员”的止血包扎……该民兵连第四任连长吴琼说:“武艺练不精,愧当沙家浜民兵连的兵。我们要(yào)不负荣光,在国防(guófáng)后备力量建设中贡献力量。”

据介绍,近年来,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,该女子民兵(mínbīng)连多次斩获团体(tuántǐ)总分第一名,多个单项成绩名列前茅。

平时砺硬功,急时拉得出。2024年夏天,常熟遭遇特大暴雨,部分地区发生(fāshēng)严重内涝。“沙家浜女(nǚ)子民兵连”闻令而动(érdòng),迅速集结,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一线。倾盆大雨中,女民兵们扛沙袋、筑堤坝、转移群众,有的脚被水中杂物划破,鲜血直流,简单包扎后又(yòu)继续投入战斗;有的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(xiǎoshí),累得瘫倒在地,稍作(shāozuò)休息又爬起来继续战斗。经过(jīngguò)3天3夜的艰苦奋战,成功转移群众500余人。

“当年朱凡带领地下党和群众为新四军伤病员送饭送药,今天我们也要(yào)为百姓排忧解难。”这是该女子(nǚzǐ)民兵连始终坚守的信条。在(zài)(zài)沙家浜镇,她们(tāmen)是百姓心中的“贴心人”。扶危济困、传播红色文化,她们走(zǒu)在前。该民兵连与当地敬老院、困难(kùnnán)家庭建立长期帮扶(bāngfú)关系,定期上门走访慰问,让温暖与关怀在小镇的每个角落传递。她们把京剧《沙家浜》“智斗”唱段改编成国防教育RAP,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“春来茶馆”情报站场景,让沙家浜的故事(gùshì)传遍五湖四海;开发“芦荡火种”AR体验项目,吸引超10万青少年参与,将沙家浜精神根植青少年心田……

“芦荡火种”生生不息(shēngshēngbùxī)。“沙家浜女子民兵连”练兵备战当尖兵(jiānbīng),精神文明作表率,为民服务当先锋,先后(xiānhòu)被上级表彰(biǎozhāng)为“军事训练先进单位”“基层建设先进单位”“三八红旗集体”和“拥政爱民先进单位”。

前辈回眸应笑慰,擎旗自有后来人。站在(zài)新的历史起点上,“沙家浜女子民兵连”将以沙家浜精神为指引,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,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崭新篇章(piānzhāng)。(于录、张波、陆建双(lùjiànshuāng))

“芦荡火种”生生不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